禅心观天下

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

不是人人有机会学佛

                                             
作者:许道清 (Tao Qing Hsu)


「不是人人有机会学佛」,不仅是我个人学佛过程的心得,释迦牟尼佛亦曾开示,并不是所有众生与佛有缘。祂曾开示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也就是说,若跟释迦牟尼佛无缘,那么就很难从祂那儿,听闻佛法,得到救度,而脱离人生苦海。

释迦牟尼佛曾讲一段故事,他说有一天他走到一位不识字的老婆婆家门前向她老人家化缘,因为这位老婆婆历生历劫都跟释迦牟尼佛无缘,生生世世都在活在人生大苦海之中,不得救脱,释迦牟尼佛于心不忍而生起慈悲,希望藉由这次化缘,让老婆婆有机会与佛结缘,种下善的菩提种子,可惜,老婆婆见到释迦牟尼佛,就升起厌恶之心,亦不布施饭菜给释迦牟尼佛,且不耐烦地赶他走,这样三次往返,仍然无法与这位老婆婆结缘。

释迦牟尼佛于禅定中观出这位老婆婆与弟子阿难有缘,于是派阿难去向她化缘,开示佛法,与她结缘,让她种下善的菩提种子。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也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当时年轻又俊帅,老婆婆见到阿难就很高兴地布施,并欢喜地听闻阿难讲说佛法。因此因缘,而种下善根。

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故事在告诉弟子,并不是所有众生都与佛有缘。即使佛都亲自站在她面前了,她也不知道他是佛,而错失种下善根的机缘,更别说向他拜师学佛。在佛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开示,有八种障难因缘,无法听闻佛法,分别是:生于地狱者,生于饿鬼道者,生于畜生道者,生于长寿天者,生于边地者,盲聋瘖哑者,世智辩聪者,生在佛前佛后者。

世间有很多智商很高的人,学习数理对他来说很容易,因此,很快就跳级自大学毕业,或很会读书,记忆力好,思辨能力强,滔滔雄辩,似乎有理,看起来非常聪明,可惜没有因缘听闻佛法,或听不进佛理,因智商高而早逝或犯罪者不少,多因其个性孤僻和自负,这我们从国内外新闻报导,或从中外历史人物,可观察一二。盲聋瘖哑者还包括中重度智障者,在古代盲聋瘖哑者没有机会受教育,加上环境及个人因素的限制,也没有因缘听闻佛法。

佛在天道亦讲经说法,但并非所有天道众生得以听闻佛法。能生于长寿天者,乃于世间修学禅定,可惜只修定而不修慧,于定中不动一念,修出福报,得生于长寿天,虽生于天道享福,终日于定境中,不生一念,以为这就是解脱,而成为自障难,无缘听闻佛法。

世间很多人以为这种修行境界很高,而被捧为高修行者或上师,也很多人用这种方式教导群众,教人于定境中一念不生,乃定境中最高境界,而广受信徒供养;有人并拿金刚般若经之无相无念无想为论据,就「死」在定境中一念不生,连更高深的佛法智慧都不学。

生于地狱、饿鬼、畜生道者,因业障深重,亦自生障难而无缘听闻佛法。生在边地者,从目前地理上来看,大概指南北极,欧美非洲等地,古代这些地方没有佛法,只在中土亚洲,有佛法传播。目前随科技发达,距离虽已不是障碍,佛法也已传播到欧美非洲,但不普及。佛法在地球完全普及的年代,是在弥勒佛出世时,那时世界和平,人寿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才出嫁,人类的疾病只有饮食及大小便,换句话说,几乎根本没有疾病的存在,多数人类的智慧和福报都很高,人人欢喜学佛,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那是五十六亿年后的事,换句话说,人类要进化到那种状态,还需要很长久时间的努力和磨合。以目前科技发展的状态来推想,不无可能。

生于佛前佛后者,指在时间上,不与佛同世,无佛说法,亦是自身善因善缘不足,无缘见佛闻法。此佛狭义来解,指的是佛陀释迦牟尼佛;广义来解,则是无数无量诸佛,包括,弥勒佛,阿弥陀佛,或现世修行证悟成佛者。

这八种障难涉及不同维度空间。但这八种障难也可以说就在世间。有些人活在这世间就好像活在地狱中,恒受狱刑,种种凌虐;有人就好像活在饿鬼道,恒受饥饿之苦,例如,非洲难民;有人就好像活在畜生道中,或被贩卖人口,恒受鞭打驱役,或者无人性而作奸犯科,烧杀掳掠。这些人因为业障深重的缘故,来此世间将受尽苦楚与折磨,故没有因缘,也没有福报与智慧,听闻及修学佛法。即使佛将佛法送到他们面前,他们也无感无应,甚至可能谤佛、驱佛、毁佛。

除了上述八种障难之外,有一种人也无缘听闻佛法,那就是世间福报太好的人,好到不知人间疾苦,好到自己不知苦是甚么滋味,更别说能有同理心体会他人的苦,如古代一位末代皇帝晋惠帝。晋惠帝继承帝位及祖国江山,换句话说,祖产都是他继承来的,并不是自己努力打拼的所得,财富及世间福报都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在他在位期间,发生大饥荒,臣子向他报告情况,晋惠帝竟回:「这些人为什不吃肉粥呢?」这世间的事是公平的,有时候世间福报太好,享尽不劳而获之福,人就会无脑,智能不足,以为他所拥有一切皆理所当然,都是他应得的福报。这样的人既无自救自度苦海之念,更别说有救他度他脱离苦海之心。晋惠帝是典型的先富后穷之命,国家就在他手下破败而亡。这里边还有很有趣的历史故事可以研究,那就是他的妻子贾氏弄权。其实将它缩影,就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故事,而这也都是可以借镜。

此外,还有一种人也无缘听闻佛法,更别说学佛了,那就是整日为穷所苦,日日年年,恶性循环,还来不及有一念求脱苦海,就惨遭恶死,或自绝而亡。这些人多早逝或早夭,活不过二十五岁,或活不过六十五岁。通常他们为了生活求温饱,而日日辛劳,甚至穷忙,愈忙愈穷,穷忙到甚至欠债逃债,或成为阶下囚,要有闲暇来念一句佛号,或静下心来听听佛教师父的开示,是绝无可能的事,更别说去思维人生的大道理。现代人都知道理财投资,吸收很多财经及股票知识,但是,很少人知道学佛就是一种很优的自我理财投资,其所累积的精神资本,足以让自己和家人脱离贫穷,而滚出财富但是,必须心存正念,跟着佛陀的脚步踏实地学习。

所以,学佛必须具足两种基本因缘,分别是福报和智能。必须这两种因缘同时具足才有可能学佛。有福报而没有智慧,像晋惠帝;有智慧而没有福报,也没有因缘学佛,每天为了养家活口,穷忙不已,或加班加到累死的这种,大抵也无心无力来学佛。有些人听闻佛法后,觉得学佛很好,有心想要学佛,可是总有家人劝说,你就退休了再去学也不迟,现在工作养家比较重要。殊不知,恐怕还活不到退休就「阵亡」,在这一世也就错失学佛的机会。

有些人对学佛的概念,还停留在出家为僧,受戒吃斋,放下世间一切享受,生活清苦地诵经拜佛。其实,在佛经中,释迦牟尼佛也开示不少居士菩萨,这些证悟到菩萨位或佛位者是居士,而不是出家人,例如,维摩居士,腾蔓夫人。在佛陀身边的四大菩萨,有三位呈现的是居士相,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祂们身上有头发,发饰、项链、手环及脚环,皆是璎珞珠宝,这是印度的传统,穿金戴银,身戴璎珞珠宝,表示身分的尊贵和富贵;只有一位地藏菩萨呈现的是出家相。

在阿弥陀佛经中提到十二位贤士,这十二位贤士皆是证到菩萨果位,祂们呈现的是居士相。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祂所参访的这五十三位高修行者,位居各行各业,男女皆有,多数为居士相。目前在台湾以居士相弘扬佛法者也不少,皆默默地以部落格或网页的方式弘扬佛法,少数有成立团体运作。

学佛并不需要执着在相上。持偏见地认为出家人才是学佛的正统传承,居士就不是,将自我障碍,而错失跟随良师的机会。亦不要认为出家人修行境界就比较高,居士就不如。或认为供养出家人比较有福报,供养居士就没必要。如果佛或菩萨在相上还执着在出家人或居士,那就绝对不是佛或菩萨了。

如果您对学佛还停留在古早的刻板印象就落伍了。在华严经十地品中,佛陀所开示的五地菩萨,用白话一点来说,就是跳舞、唱歌、与众生打成一片,嗑瓜子闲聊,喝咖啡聊是非,四处旅游、吃喝玩乐。是不是让您跌破眼镜?颠覆您对佛法僧的刻板印象?为什么五地菩萨做的是这些事呢?那是有法理基础的。能够登地五地,祂在福报和智慧的修持都已经有一定相当水平的基础,换句话说,祂在定力和智慧已经修得很稳定,不会遭受外在任何事相的干扰和影响。其次,在长久的修持中,祂的贪嗔痴已经趋近于零,甚至可以转化为用,戒定慧已经提升,能够化转外在事项的贪嗔痴为戒定慧,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那么,您说我也跳舞、唱歌、与众生打成一片,嗑瓜子闲聊,四处旅游、吃喝玩乐,我也是五地菩萨啦!那可差远了!五地菩萨绝不会说我是五地菩萨,也没有一念认为自己是五地菩萨。五地菩萨是自自然然就有因缘来做这些事,并非刻意去做的。无论在家居士或出家人要修到五地菩萨,必然要经过前面四地及未登地的过程,这中间一定会有一段非常苦行、痛苦煎熬、孤独的过程,就好像尚未羽化的蝴蝶,必然得先经过一段不为人知的茧化过程,才能化变出翩翩飞舞的蝴蝶。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良师难遇。记住,不是人人有机会学佛。如果您有因缘,听闻佛法,得遇良师,此生此世,千万别错过,一定要好好把握啊!




没有评论:

精选博文

第19章:同时感知假象和真相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  19 章  )    摩腾、竺法兰    共译  ( 从梵文译成中文 ) 经文解说 :  许道清   (Tao Qing Hsu)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