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 19章 )
摩腾、竺法兰 共译 (从梵文译成中文)
经文解说: 许道清 (Tao Qing Hsu)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有无常的感觉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教义之一,因为这是进入佛门的基本概念。 如果我们对生命的无常没有感觉,我们就很难理解佛陀的教导。
一个故事启发我们去认识无常。
有很多故事和新闻可以启迪我们认识无常。 在古印度,有一个女人,她的孩子死了。 这个女人每天都在哭泣,为失去孩子感到非常难过。 有一天,她遇见了释迦牟尼佛,对他说:“你能不能用你的神通,让我的孩子复活? 释迦牟尼佛告诉她:“你去问问这条巷子里的每个家庭,他们有没有不死的亲人。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没有亲人死去的家庭,我保证让你的孩子复活。”
这女人满怀希望,问巷子里的每一户人家,“请问你们家有没有死去的亲人?” “没有,我爷爷刚刚过去。” 那个人回复她。 她问完所有的问题,发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死去的亲人。
妇人失望地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告诉他结果如何。 释迦牟尼佛安慰她说:“现在你知道每个家庭都有死去的亲人。 生命的无常存在于世间,也存在于每个家庭、每个人身上。 死去的家人已经不在了。 摒弃心中的思念和悲伤。 让你的孩子走。 他会在天堂安好。 ”
我也很受这个故事的安慰。 我曾经读过一些新闻,说这个人因为他所爱的家人去世而悲伤到不行而突然死亡或自杀。 它通常发生在那些与死者家庭成员关系更密切的人身上。 这是真实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这种情绪和感觉是正常的。 如果我们知道世间有生命的无常,我们就会以理智逐渐摒弃这种悲伤。 但是,对于没有这种概念的人来说,它可能并不适合。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感到更加痛苦和悲伤。 最糟糕的是,有些人用药物或酒来解决他们的痛苦和悲伤,这使他们的生活变得糟糕。
“观天地,念无常。”
从天空,我们观察气候的变化,如大风、大雨、大雪或冰暴; 从陆地,我们观察地壳的变化。 剧烈的地震、剧烈的海啸或火山爆发总是在几秒钟内发生,没有任何警告; 并且总是带来许多灾难,造成许多破坏,财产损失和人类死亡。 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转眼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下一刻是生是死。
懂得天地无常,我们就会谦卑于天地,知道要与自然环境好好相处,在开发原有的自然环境时,不要过度破坏它。
“观世界,念无常”
我们观察到生命的无常。 我们也观察到世间的无常,包括浪漫爱情和婚姻的无常,个人和他人的情感和感觉,事业、工作、友谊、计划、上学和疾病的无常,甚至政治的无常。 .
众所周知,浪漫的爱情和对爱情的任何誓言都是神话。 很多人最终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吵架,分手,走自己的路。 没有永远浪漫的爱情。 浪漫的爱情经不起真正的挑战。 如果能早点知道,我们就会着眼于如何培养自己热爱人类的高尚品格,具备在现实中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指望浪漫的爱情和虚幻的异性生活。
如果我们不能面对爱情和婚姻的无常,我们很容易陷入仇恨和控制异性的欲望。 那是因为我们害怕背叛,我们沉迷于爱情和婚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心自由。 不管怎样,都有类似的情况。
所以,这并不意味着婚姻中没有爱情。 相反,它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爱情和婚姻中的恋人或配偶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和经济上,越是独立,越是相互尊重,爱情和婚姻就会越好。
大多数工作和事业都是无常的。
在私营公司工作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因为任何公司都可能面临营运或失败的风险。 其次,我们也可能因为个人因素离开任何公司,例如健康问题或事故。 即使在政府机构,也有很多变化,可能无法保证我们的职业生涯始终如一。
失业自杀的风险在每个国家和社会都存在。 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公务员因无法适应职务转移而自杀。
知道工作和事业的无常,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存够钱,给自己留一条求生的后路,或者准备另一种生存技能,为事业的转换做好准备。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任何无常的事情时,我们会很灵活。
情绪或感觉的无常可能会影响和干扰我们的生活步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障碍。 大多数人的个人情绪或感觉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如愤怒、焦虑、兴奋或沮丧。 尤其是在家庭或团体中,成员的情绪可能会相互影响。 当情绪是消极时,如愤怒、仇恨、抱怨、悲伤或焦虑等,可能会影响成员的学习能力,并可能导致学习或事业上的表现不佳。
当然,我们个人的情绪也可能会影响他人的情绪。 有些人的心情很容易来来去去。 例如,他们可能在这一刻很高兴,但在下一刻他们可能会生气,从而使我们震惊。
知道喜怒无常,我们就知道我们应该学习和训练我们的思想和情绪稳定,让我们的心保持平静。 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佛是一种方式。 静坐和保持正念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样做也会帮助我们抵抗其他负面情绪的负面影响。
我们有可能体验到无常的友谊。
对于青少年来说,友谊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也许你正在经历美妙的友谊或与朋友最糟糕的关系。 不管是什么,都是人生的体验。 随着我们毕业后工作,任何友谊似乎都在逐渐淡化。 我们发现很多朋友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
然后,我们在工作中与新朋友建立了新的关系。 然而,我们却发现,这样的友情,已经不再像上学时那样纯粹了。 最糟糕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小人。 别担心。 最好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他真诚的心和能力在多方面支持和帮助我们的高尚朋友。
有时候,我们可能为朋友做了很多事,却收到了他们的抱怨。 如果我们被朋友欺骗或背叛,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愤怒和不信任他们。 不管是什么,我们发现友谊是暂时的。 除非我们非常珍惜,否则似乎很难保持长期的友谊。
所以,友情也是无常的。 当它出现在生活中时,我们欢迎它。 当它消失时,我们不会保留它。 此刻,我们的心中不会有任何负担。
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
中国有句谚语:“人算不如天算”。 这也意味着,人的计算跟不上天的计算。 也就是说,对我们人生的任何规划,都可能不如天上给我们的安排。 看来是命中注定。 但是,它也告诉我们要有开放的态度,不要纠结于卡住的情况。 掉头转身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的未来之光可能就在那里。
所以,计划也是无常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在生活中计划任何事情。 有句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当我们知道变化的无常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灵活性来应对任何变化。
一切行为无常,是生灭法。
因为一切行为都是无常的,任何勉强追求外在事物的力量都会束缚我们的心。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时,我们自然而然地随顺任何因缘,而不是通过勉强的追求来攀登社会阶梯。 这样,我们的心就会自由。
了解、面对、处理世间的无常,解决之后放下,我们的心就什么也没有。 任何无常的改变都不会被视为挫折、失败或遗憾,而是任何经历为我们带来的智慧增长,使我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化。
释迦牟尼佛入涅盘时,说如下偈颂: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是乐。
一切无常是生灭的规律,包括自心的生灭,以及任何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的生灭。 任何自生灭完全自灭后,也就是将生灭的心及生灭的现象完全灭除后,自我的佛性则不灭,这是自我清静寂止所成就的快乐。
所以,整件事基本上都是在关注内心的自我感知和自我反思。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而感知和反映外部世界。 但是,有些初学佛的人,不是觉察和反省自己,而是看到别人的错误,批评别人的错误,从而引起别人的感受很糟和憎恨佛教。 如果我们学佛,最好避免这样的错误。
觉悟灵性觉醒是菩提 (悟性是菩提)。
什么是灵觉,什么是菩提?
相对于觉醒是睡眠。 它是一种描述。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佛性,即内心的宁静与寂静,内心的虚无时,我们就像睡在黑暗的房间里,看不到光明。 一旦我们了知自己的佛性,就如我们从阳光中醒来,可以看到光明,这也叫开悟。 这是关于灵性觉醒的简单而简短的解释。
关于菩提可能有很多解释。 根据学佛的程度不同,释迦牟尼佛或佛教中的上师会提供由浅到深的不同含义。 我们将从不同的佛经中解读菩提的不同含义。 所以,要明智,不要被一种含义所束缚。
菩提原是梵文,意为一棵树,以菩提命名。 那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坐在树下打坐,他在那里开悟并以自我证明无上平等智慧。 那么,这棵树就叫菩提树。 所以释迦牟尼佛用“菩提”这个词作为“开悟”或“证明无上平等智慧”。 佛教上师通常将菩提解释为慈悲、智慧或成佛。
觉悟灵性,就是见了自性佛性,证悟自性智慧,然后成佛,整个体验就是菩提。
如何感知灵性觉醒? 有三个重要的方法。 即听佛法或读佛经解说,思索佛法,实践佛法。 灵性觉醒,就是认识自心,即自性、自己的佛性。
学佛是觉悟自己的灵性觉醒,而不是拜释迦牟尼佛。 对于大众来说,他们可能没有这样的知识。 但是,拜佛会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希望和平静。 我们最好以同理心理解这种情况。
捏一朵花,微笑。 教外,其他传授,一心印证另一心。
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上,捏一朵花给弟子和群众看。 一个个都沉默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只有佛教僧人摩诃迦叶微笑地理解这一点。
于是释迦牟尼佛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 真正的现象是没有现象。 微妙法门,无文字立。 在教学之外还有其他的传授。 这些付嘱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这就是禅的由来。 “法”在此意为“佛法”。 “正法”是指整个佛法。 “眼”在这里的意思是“清楚地看到和反映所有事物”。 “藏”在这里的意思是“隐藏宝藏,包括万物”。
所以,禅所传授的是整个佛法,反映一切事物,我们可以看到。 是能以奇妙之心引领我们入涅盘的宝物。 什么是奇妙的心? 就是了悟真相是无相。 怎样才能进入如此奇妙的佛法之门? 它的密码和秘密是奇妙的心,没有文字。 这种特别奇妙的佛法,是在一般佛法之外,传给大迦叶的。
摩诃迦叶是第一代印度禅宗。 “禅”字是从汉语音译而来的。 禅的体系从第一代传授给唯一的一位,传给下一代也是唯一的一位。 方法是一颗心确认另一颗心。 也就是说,同一代人,第二个人根本没有机会得到禅师的印证。 这个规则一直持续到中国禅宗第六代。 在他之后,禅宗在中国广为传授。
印度禅是从摩诃迦叶到达摩。 达摩会说中文,也会读中文,他在中国传授禅。 他被尊为中国禅宗的第一代。 在禅宗中,每位禅师都会留下他的诗句作为证悟。
没有文字。 为什么? 那是因为在空性中它是从一心与另一心的交流。 哪里可以找到文字? 除非有人把它记录在纸上。
如果一个人不能觉察到自我精神的觉醒,他就很难体验和证明空性,在空性中体验从一心到另一心的交流。 除非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智者,并且有学佛的功德,否则我们很难在空性中得到禅师的传授和印证。
世间有金线法衣及钵,作为禅宗的传承信物,并传到中国禅宗第六代禅师惠能后停止。
禅宗不容易被大众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单一的传授,为什么禅宗对大众来说是神秘和谜团,为什么它在印度不为人所知。
禅宗自中国禅宗第六代惠能大师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他的时间是在公元 638-713 年。 惠能上师为五位弟子开悟禅宗。 于是,这五位弟子在中国各地发展禅宗。 同时,禅宗也传授给日本和韩国。
禅师惠能是文盲。 正如我们在上面知道的,禅中没有建立任何文本。 这就是有趣的地方。 文盲并不是开悟智慧的障碍。 这是佛教史上的一项特殊记载。 这段记录也让我们知道,无论说什么语言,都不是启发我们自然智慧的障碍。 为什么?
任何语言都是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发展起来的。 前面说过,至尊之道无言。 就是说,我们天生的智慧是无法言说的。 一旦我们了悟自己的自然智慧,我们是文盲还是说什么语言都不是那么重要。 任何文字或语言都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我们的自然智慧是什么。 换句话说,任何文本和语言本身都不是自然智能。 当我们想要开悟我们的自然智慧时,我们甚至不得不暂时放弃任何文字和语言。
然后我们知道人类的外表或肤色也不是启发我们自然智慧的障碍。 如佛所说,真实的现象是没有现象的。 人的容貌或肤色是随时可能改变的现象。 亦是无常。
诗句表明谁的自然智慧得到了启发。
禅师弘忍(公元601-674年)是中国禅宗的第五代传人。 他指挥了一座大禅寺,许多弟子向他学习禅宗。 他的一位弟子神秀,也是教授禅宗的首席教授。 不过,他还没有得到弘忍禅师的以心印心地印证。
众弟子都以为神秀首席教授是中国禅宗第六代传人。 他们预计这是真的。 一天,禅师弘忍让弟子在墙上写下他们在智慧上证悟的诗句。
众弟子请神秀写诗。 接着,神秀写下诗句:
身为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尘埃意味着烦恼、麻烦或错误。 这些经文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去除任何烦恼、麻烦或错误。 看起来很合理。 众弟子都欣然同意,认为大家都应该按照经文来修行。 他们都认为中国禅宗第六代一定是神秀。
当时,惠能从他工作的厨房路过那里,好奇他们在谈论什么。 一位同事告诉他神秀写的诗句。
惠能闻言,心中有几句诗句,让同事帮他在墙上写下诗句: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众弟子都好奇的读着这些经文,不明白什么意思,全都愣住了。
禅师弘忍来到这里,看过墙上的诗句。 他知道惠能开悟了他的本性智慧。 半夜,弘忍禅师为惠能讲《金刚经》,传授禅法,包括金线法衣和钵等。 从此,慧能得到禅师弘忍的印证,成为中国禅宗的第六代传人。 那是因为他的自性自然觉醒了。
有这种知识的人很快得道。
两节经文基本上没有错。 但是,你知道神秀和惠能的上述经文有什么不同吗? 神秀还没有看清自己的本性。 不过,惠能已经看清了自己的本性。 自性就是佛性。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和未来。
有什么区别? 一句话,就是一般人与菩萨的区别。 也是有分别智与无分别智的区别。 只是出自想法的不同。 就这么简单。 然而,它很难被大众理解。
有分别智和无分别智有什么区别?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擅长区分的智力(分别智),尤其是精英阶层。 分析、研究和辩论的能力是区分的智力(分别智)。 但是,这不是无分别的智慧 (无分别智)。
分辨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分辨什么是真德,什么是真恶,我们知道应该做真善而不做真恶。 所以,有分别的智慧是一件好事。 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可能有分别的智慧。 但是,如果我们想学佛,这还不够。
学佛,必须在分别的智慧的基础上证悟无分别的智慧。 只有我们在无分别智的状态下,才能证得无二元对立的智慧。 那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如果我们要证悟这种智慧,就必须证悟空性。 然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神秀或许有分别的智慧。 但是,他并没有无分别的智慧。 所以他不能成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的领袖。
对于大众来说,有的人甚至连分辨善恶的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有分辨的智慧了。 所以才会做恶事,连羞耻感都没有。
观天、观地、观世间,有无常的念头,就会领悟到这些的本质是空性。无常的本质是空性。现象的变化就是无常,这如幻相,不是真实的,这就是对于假象的感知。无常的本质是空性,这就是实相和恒常,这就是实相的感知。由此,我们延伸到我们的精神觉醒的本质也是空性。那么,它们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无障碍的智慧,是一切的智慧,包括分别的智慧和无分别的智慧。现象的变化和相应的无常,属于分别的智慧。无常的本质是空性,这就是真理与恒常,属于无分别的智慧。这些的本质都是空性的智慧。即假与真为一,虚与实为一 (真妄一如)。惠能意识到了,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成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的领袖。
如果我们有如上所说的知识,我们很快就得道了。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实践它、体会它、证实它。 天上人间,无人能如佛。 佛的功德深如海。 人生苦短,得人之身难。 如果有机会读到这篇文章,我们还是珍惜自己的佛性来学佛吧!
英文:Chapter 19: Perceive the fake and real at the same time (Updated on
January 7, 2022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