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观天下

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

面临失业的应变方法


作者:许道清(Tao Qing Hsu)

当许多人面临「非自愿性失业」,有人因此愤怒而采取抗争的手段,有人因内心不满而告上法院,有人因此忧郁而生病,甚至因此忧郁而选择自杀。在一家企业工作一段时日,却被「非自愿性失业」,内心因而存在怨气及怒气。气动则心不和。心不和则导致个人运气不佳,运气不佳则容易让人误入歧途。

而多数人选择的却是「自愿性失业」,可能某种原因,让自己主动选择离开曾经就职的企业,或许想要休息一阵子,或许想要谋求更好的职业生涯。然而,不管是自愿或非自愿性失业,在失业前及失业后的那段期间,内心总是感到特别的焦虑,您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焦虑过程?您知道吗?即使是那些不缺房不缺衣食的人,在他们面临失业时,他们的内心也是非常焦虑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哪是因为我们都被生活的惯性制约了。「惯性」及「制约」是心理学用语,白话来说,就是习惯性,控制及约束。换句话说,我们都被生活习惯所控制及约束,而这些生活习惯涵盖的层面很广,还包括别人加诸的观念和想法,更别说是个人的执念了。问题是,我们生活的惯性有那些?我们自己清楚吗?其实,很多人是不明白的。

这些生活习惯,都让我们形成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强烈的执着,强烈的执念,而这些执念就是让失业者产生焦虑感的源头,其他都只是次要的原因。例如,有人有一技之长,可以让他月收入达5万元,可是因为工作时有时无,因而不可能让他每个月都维持这样稳定的收入。当有工可做,他就可以领薪,心情就很好;可是无工可做,他就无法领薪,内心的焦虑感就显现。即使如此,他已经习惯于每个月能够达5万元收入的这样的心态,如果他有一个月没有达成这样的收入,他就内心自卑,因自卑而自大,就找家人出气,以贬低的字眼怒骂家人。换句话说,他的心情将随个人工作及收入的有无而起伏不定。

那您说,他缺房缺衣食吗?他有老婆小孩要养吗?也没有。那他失业时在焦虑甚么?这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被生活的惯性制约了,对他来说,就是他内心那一执着的念头,每个月要达5万元的收入。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体力活也做不了,脑筋也愈来愈不灵光,人家老板宁愿用年轻人,工资少,又好用。这位年纪及年资渐长却又还未达退休年纪的人,无法接受自己可以工作的日子渐无,失业的日子渐多,而内心却依然执念在过去应该有的薪资而焦虑不已。

这只是众多的案例之一。对于有些人来说,失业所带来的内心焦虑,却在于执念于对未来的期待。例如,想要改善目前困境的生活,让未来的生活更好,或者,想要有更富裕的生活。有些甚至是来自面对亲友期待的压力,因个人失业而被亲友异样对待,自己脸面无光而自卑。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失业的原因为何,造成个人内心焦虑不安的真正原因,其实来自个人强烈的执念,而每个人所执着的念头和方向,因个人的环境和原因而有所差异。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在面临失业时,不管小环境或大环境如何千变万化,我们才能让自己有相应的应变方法,并让自己内心的焦虑感降低。当我们内心的焦虑感降低,我们的脑筋才能清楚地正面思考,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面积极的决定。

而最适当的应变方法,就是放下任何的执念,让自己重新归零,重新开始,才有可能迎接人生新的可能性。失业对个人来说,并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可以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调整自己的步伐,在人生的转弯处,或许可以看见令人惊奇的风景,甚至发现自己前所未有的潜能。

那些因失业而绝望自杀的人,实在是可惜了,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潜能,更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光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的经济衰退,也让相当多的人因此而失业,但是,内心不要气馁,要相信危机正是转机之处。或许,失业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我们做一番休息,有时间让心沉淀。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沉淀是为了让人生更丰富。

当然,回归到佛法的层面,佛陀为了帮助众生解脱生老病死苦,传授我们许多佛法,包括,解决失业的方法。咦!佛法也能解决失业的烦恼?当然可以。其实,佛陀所传授的各种佛法都可以帮助众生解决失业的方法,可惜,众生无法理解。不过,有一部佛经,众生或许可以理解,这部佛经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部佛经也是解决个人失业,甚至是避免个人失业的方便法门。可惜,如果不是有缘人,是接触不到这部佛经,更别说能清楚这部佛经中所藏的奥妙之处。我现在在此告诉社会大众,与社会大众结个善缘。望您有缘好好善读这部佛经,无论您目前是否失业,对您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美好的生活来自安逸的物质生活?还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许道清

有一位儿子在父母全心全力资源的资助下,不仅名下有一栋房,手上还有现金,再加上年轻人长得帅,有这样的筹码,自然有女人愿意主动投怀送抱,抱球嫁了。岳父岳母当然很满意这门亲事,家族第一个外孙,疼得像甚么似的,连除夕夜也要留这个外孙一起围炉,并且经常叫女儿女婿回来聚餐,把他们捧得像甚么似的,让他们早忘了自己是谁的儿子和媳妇了。

儿子和媳妇就在这样双方父母的庇荫下,过着安逸的生活,以为自己就是天之骄子,因而,恃宠而骄。父母稍有违逆他们,就记恨于心,根本不在乎现成的房子和现金,是父母如何辛苦工作积聚而来,更别说感恩图报了。难道这房子的一砖一瓦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现金会自己变出来?

父母可以庇荫他们于一时,给他们一个很好的起家的基础,但是,无法承担他们的一生。由于这对夫妻受到父母财神的眷顾太早,人生早期的运途太顺利,竟然无法吃苦耐劳,也无法与老板同仁和睦相处,太以自我为中心,动不动就换工作,最后只好做一些兼职或领日薪的劳力工作。由于夫妻工作不稳定,经济收入自然也不佳,这位媳妇当初以为钓得金龟婿,从此可以在夫家吃喝无忧,怎知跟人家一比较,发现人家工作稳定,经济情况很好。这位媳妇在内心不满足及抱怨之下,在人生中途竟得日日为生活经济担忧,对金钱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经常就忧郁发作,年年对丈夫又吵又闹,甚至一哭二闹三上吊。

而这做丈夫的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虽勉强有一技之长谋生,可惜工作时有时无,又眼光及心胸狭隘,自也无法独当一面当起老板。只能在人家之下看人脸色谋生,稍有不顺心,就老子不做了,反正老子房子和现金都有。

令人纳闷的是,当这金孙长大,这媳妇竟然使出一招,跟丈夫说要买一栋新房子给儿子娶媳妇,房子不够,当然还得有车,人家女孩子家才看得上才愿意嫁啊!其实这就是她个人当初内在心理的想法,自然也将这样投机的心态投射在未来的媳妇身上。想不到这位阿呆丈夫竟也相信了。就这样砸现金买房买车买在这位媳妇的名下。

看到这儿,各位有没有发现问题在那儿?其实这对夫妻基本生活在父母的庇荫下是安全无虞的,但是,对金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为什么对金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呢?原来他们的信息相当封闭,过惯了安逸的物质生活让他们自以为是,为别人哪有他们好,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去吸收新知,更不愿意接受人生意外的挑战。甚么人生大道理,甚么人生的智慧,甚么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他们来说,都是垃圾,都是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只要每天可以拿到现成的工资,几百块,几千块入袋,他们就心花怒放,甚么理财知识,甚么退休人生的规划,对他们来说,都是废话。只要儿子娶媳成家,物质生活无虞,生个儿子给他们两老含饴弄孙,有房有车有吃有住,就是他们人生的快活无忧。换句话说,他们在精神生活上是相当贫穷的,但是,他们不一定有这样的认知。

您想想看,这样一代传一代的结果,您想,这样的儿子和媳妇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会有独自谋生的稳定能力吗?您想,他们的人生会有创意吗?他们的精神生活富裕吗?他们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吗?他们会孝顺他们的父母吗?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呢?有智慧的父母,看到这儿,是不是内心有所警惕呢?所以,为人父母留给子女最丰富的资产,让他们有起家的基础,不是物质上的房子及现金,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们才能真正创造出物质及精神上的丰富及平静的生活。而这才是真正爱护他们啊!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

替别人承担人生是造福?还是助长他人的自私?



作者:许道清

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非常有责任感,也有一些社会能力,而能够承担起一个家的经济生活,甚至还有余力在经济上去帮助他人。佛菩萨及诸多圣贤也非常赞许这样的人。有些人在这种社会环境教导的氛围下,也能够这么自我期许,所谓「能者多劳」,于是自我扛起许多家务事,或者,承担家庭的经济,协助子女买房,或帮家人还债,或借钱给他人。甚至自我感觉良好,自我安慰之,所谓「有福者才能给福」。这的确是非常正面积极的思维,也培养个人无私的胸怀,的确能够为自己积德造福。

但是,任何一件事相皆是一体两面,它有正面积极的一面,必然也有负面消极的一面。当我们这么积极地为别人承担一切原本该属于他们个人为自己人生打拼努力的成果,我们主观执意地认为,我们是好心地帮助他们,减少他们人生的辛劳,给他们好的福报。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我们不仅剥夺了他们原本该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思想和态度,也助长了他们内心自私的心态和行为。

这种多发生在良父良母善待自己的儿女,或者贤夫贤妻善待配偶及子女,或者,那些孝儿孝女善待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姊妹。当然,朋友之间义气相挺,也愿意为朋友承担人生。有些人在为别人承担人生的后果,竟然让自己的人生陷入困境,特别是在自己生病了,无法再谋生,经济上也只能坐吃山空。

可怜的是,此刻他们才发现,当初那些受他们疼爱及资助的家人,竟然个个显露出自私的本性,明明个个生活无虞,却总要在他们面前喊穷,或者,嚷嚷着自己赚钱养家没时间去照顾他们,总是有许多借口来隐藏自己自私的一面。这时候,贤良的人才真正觉悟地看清楚了这些人的面目。这时候,却转去「压榨」第三者亲人的财力及劳力,来协助自己,这对第三者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事。

古有明训,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过度善待亲友,无法给予他们智慧的人生,反而助长他们内心自私而走向不可逆的残害人生。这种人生,可能让他们最后自残,或者去残害他人,或者受到他人的残害和欺负。因果报应是事实,是绝对逃不过的制裁。如果那些良善的人没有慧眼看到如此,就真的是间接地害惨他们亲爱的人而不自知。

施恩给他人,他人不一定能感恩回报。我们在学佛的路上,要学会的是善用智慧去施恩,而不是只用物质或劳力去施恩。运用智慧施恩,才能给予众生实质的帮助,才不会助长他人自私嚣张之气,才不会让自己在助人的路上生一肚子气,也才是对己对人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

有事心住。


作者:许道清

有事有心住,
恰恰有心住,
一切非偶然,
无论在何方。

精选博文

第19章:同时感知假象和真相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  19 章  )    摩腾、竺法兰    共译  ( 从梵文译成中文 ) 经文解说 :  许道清   (Tao Qing Hsu)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