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观天下

2018年7月2日星期一

书名:道州济语 【化瞋力为慈悲力】



书名:道州济语  
作者:许道清 (Tao Qing Hsu)
写作日期:2011513(此日期非出版及发表日期本书目前尚未出版)

以瞋力阻断烦恼

【化瞋力为慈悲力】

一个人为什么会嫉恨他人?当一个人嫉恨他人,可能以嘲讽讥笑、或贬损、或怒骂、或恐吓、或殴打的方式攻击对方。在家庭中,除了爱,嫉恨的情绪也很普遍。我们可能是那位嫉恨者主动攻击对方,也可能是那位被嫉恨者而成为受攻击的一方,当我们将两者的角色转换,被动者与主动者的角色也同时转换。所以,随着时空转换,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是这两种角色当中的一位。

现在先假设我们是那位嫉恨者,我们静心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有嫉恨的情绪?我们在前文「认识瞋恚」中提到一位自卑又自大的人,往往容易具有嫉恨的情绪,而对人讪笑怒骂;又一位嫉恨者通常不自觉自己的过失,容易一意孤行,而将他人善意的劝告,当作是话中带刺酸人,而恼羞成怒,动手打人;又如果在外工作不顺心,例如,工作繁重但是升迁的人却不是他,或是受到老板的责骂,回家就嫉恨没有工作的家人,并就一些小事无端地对家人发怒泄恨。又作兄姐的容易嫉恨弟妹比他们聪明或较受到长辈们的疼爱,而用言语或肢体欺凌弟妹。当我们从因与果交差分析,可渐渐厘清嫉恨情绪的由来,无非人性中的贪欲、愚痴、瞋恨、骄慢与猜疑的心态作祟,因果不断交织成为烦恼与习气,我们现在觉察到嫉恨者的人性弱点。

现在让我们转换角色,想自己是那位被嫉恨者而备受攻击的一方。过去当我们被嘲讽怒骂,或被诋毁,或被欺凌,我们可能生气,被这外在的对境所转而随顺自己的怨气,作出非理性的行为,伤害自他,例如,有人生起瞋恨心而虐待小动物或性侵他人作为泄恨。现在我们了解嫉恨者其内心其实充满贪瞋痴慢疑的烦恼,生活本身也充满压力,可能是工作也可能是学业的压力,就如同我们一样。现在我们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可以选择继续让怨气充塞心中成为思考与生活的障碍,或是,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突破障碍,以同理心悲悯对方。换句话说,其实这位嫉恨者是在心理上生病了,是贪瞋痴三毒毒害之病,对于一位生病的人,我们关怀他,帮助他恢复健康都来不及了,怎么还跟他一起生病呢!由此我们知道,一位因憎恨心而具有攻击性格的人,可能用肢体暴力,可能用精神暴力,伤害他人,或自残,或自杀,其实是一位心理上生病的人,而这样的病人就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当我们不自觉察,不具智慧,我们也可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作出伤害自他的行为。

所以,内在的瞋恨心可以起什么作用,我们看出它有什么价值?决定权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用瞋恨心来作恶,也可运用瞋恨心来行善。例如,我们被贬低,被讪笑怒骂,或被占尽便宜,我们可以选择记恨或报仇,但也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化瞋恨为正向的力量,自我精进学习,努力向上,培养开阔的胸襟与见识,悲悯无知且不明事理的人,进而带给家庭与社会正面的影响,帮助亲友或社会上的朋友认识瞋恨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化解瞋恨为一种慈悲扶他的力量。

有一些长辈对晚辈或是女子对男朋友往往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或是父母对小孩有一种「恨小孩不学好」的心理。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心境,帮助自己想帮助的人,例如,我们的父母可能很容易发脾气,常让我们无端挨骂, 结果让自己也生一肚子怨气,而影响自己的学业与考试,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出他们爱发脾气的原因,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过错让父母容易生气?如果不是自己的错,那可能是父母的情绪问题,可能他们遭受了生活的压力,让自己没有办法善加管理自己的情绪,或者因为其自身对事理或常识仍有缺乏而造成偏见,这时,我们不妨多了解这方面的辅导信息,之后再慢慢引导父母明了自己的问题可能为其带来健康上的危害,同时,也影响到别人,以理智的方式引导父母不要再乱发脾气。同样地,我们也可运用这样的心境适度来帮助我们的社会与国家。这是慈悲心的应用之一。
                                                                                                
很多父母花许多钱用心栽培小孩,让小孩成为老师、律师或医师等等受人羡慕的职业,父母对这样的小孩往往爱之深责之切,有着高度期待,一旦期待落空往往由爱生怨。这些小孩有的自尊心强,也比较自我为主,只在乎自己过得好或不好,不会理会亲人,实际上他们也有实力让自己过得好,可惜却忘了父母栽培之恩。 一个人之所以成功,背后往往有家人的支持与牺牲,才能成就个人的成功,这些家人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兄弟姐妹。父母实际是为这些子女好而多念几句或制止他们某些可能伤害自他的行为,可惜这些小孩随即记恨在心,一旦独立,成就事业,即不再与父母联络,或不再听从父母的劝告,而固执己见,独断独行,让父母伤透心,彼此因而长久于情绪上形成对立。其实,严厉的对话当中有它慈爱的一面。父母责之切,是因为爱之深,如果我们能以同理心体谅父母,亲子关系自然能够和谐圆融。

我们听过这一句话:「心大福大」,这个「福大」还包括智慧,我们看很多有钱的富人,白手起家从贫到富,虽然争气,让自己在社会上看似出类拔萃,但也往往因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而以自杀结束生命,没有一个好的善终。可见,物质上的富裕并不完全代表福报,福报应该是精神上的富足与智慧,良好的德行,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以及良好的善终。所以,「生气不如争气」还不够,我们应将「生气不如争气」这样的瞋力再化为慈悲力,对他人慈悲,也对自己慈悲。慈悲让心调柔,是善待自己,也是善待对方。

没有评论:

精选博文

第19章:同时感知假象和真相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  19 章  )    摩腾、竺法兰    共译  ( 从梵文译成中文 ) 经文解说 :  许道清   (Tao Qing Hsu)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