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道州济语
作者:道清 (Tao
Qing Hsu)
写作日期:2011年5月13日(此日期非出版及发表日期)
二 认识贪欲﹝贪心﹞
从以上的例子及说明,我们发现从愚痴所引发的邪见邪行,会衍变成 「贪」或「瞋」。那么「贪」的定义是什么呢?《大乘义章二》曰:「爱染名贪。」又《三藏法数》曰:「贪者,贪着无厌也。」所以,贪是由爱染而来,众生有爱故有贪,无论是个人或社会,我们皆可以观到「贪」的例子:
【贪吃贪玩,危及生命】
有人喜爱美食,贪吃各种山珍海味,有人喜贪杯中物,有人有这种观念「吃死了总比没吃死了好」,结果往往让自己生不如死,所谓「病从口入」,贪吃贪喝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肥胖、酒精中毒、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洗肾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终日为此所苦,往往造成社会医疗负担,有人受不了疾病折磨所带来的痛苦,最后决定以自我了断的方式了苦,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对自己不慈悲,是没有善待自己,这多半发生在中老年人,徒让人不胜唏嘘,故年轻人应警惕在心,知所节制,以避免老来悲剧。对于吃应尽量清淡,适量并顾及营养即可,如此身体健康没有负担,也减少医疗支出。
有人贪玩,喜爱至各地吃尽天下美食,特别是奇珍异兽,结果染上不知名的病毒或疾病,因此丧失生命,又带给国人恐慌,深怕这些病毒的传染。有人贪玩色情游戏,结果不是染上性病,就是失去一条性命。而有人贪玩的结果染上吸毒,成为被宰的肥羊,他人人性贪婪下的受害者,一旦自己没有钱买毒,则造下抢夺、窃盗或杀人等种种的罪业,伤害自己,也伤害社会,戒不了毒的结果,最后也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苦。
有人终日沉迷于在线游戏,或是网络交友,或是网络购物,贪玩久坐的结果往往造成身体上的不适,或静脉栓塞,或因此休克而死。有的因此荒废课业,或被网友约出去性侵。有的为人父母贪玩在线游戏,因此疏忽关照小孩,却让小孩饥饿而死。吃喝玩乐虽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份,足以平衡身心,但是过度成贪,则会伤害身体,甚至赔上一条性命,故我们应从中学会知所节制。
【贪利所得,赔上健康】
现代社会劳工工作压力大,一份工作长久下来,让身体健康情况变差,过劳又躁郁缠身,即使身体已不堪负荷也不愿放弃职薪,一旦病倒离世,或忧郁自尽,徒留家人遗憾。许多上班族或老板,虽有财富,却有失眠的困扰而忧郁,人生一样痛苦不堪。所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人生因贪利得而浪费生命,实在可惜。所以,于工作之余,我们应多注重健康与养生,保持身心健康,多行善,修功德,人生才走得长远而有意义。
【假公济私,法律制裁】
有些人于工作岗位待久了产生职业倦怠,而升起贪念,藉职务之便谋己之私,有的将巨额财务乾坤大挪移,转到私人户头,再洗钱至海外;有人借机掏空公司资产,让投资人蒙受损失;有人挪用公款、政府补助款资助私人集团的公司;有人藉公务之便与黑道或地下钱庄狼狈为奸,共同欺凌百姓。这都是因贪性而犯下罪业,终究必需接受法律的制裁。
【贪父母财,忘恩负义】
有些儿子娶了媳妇,即忘了父母养育之恩,受到妻子的媚惑与怂恿,即向父母要求过户房产,或者分家产,于是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不得平安,甚至闹出人命。有儿媳财产拿到手后,随即弃父母公婆于不顾。有的媳妇要求财产过户在她名下,一旦取得房产,即闹离婚,最后,连丈夫都被她赶出家门。有些女儿女婿贪父母的钱财,假藉嘘寒问暖,或假装可怜,也会连手骗父母的财产,一旦钱财到手即避不见面,没有任何一通慰问的电话。这种贪财,多发生在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心贪,而抢先掠夺父母的财产,或霸占或独吞父母的产业,不愿分给其他手足,或吵着分家产,而伤透父或母的心。有些夫妻或父母子女间,因贪图庞大的保险理赔金,而谋财害命。这种贪无论贫富皆可见到,而且就在我们生活周遭。这些都是因为不能制伏内心的贪欲,或受他人的煽动与挑拨,而造下罪业。
【贪朋友财,刑罚伺候】
由此衍生,其实贪财也有很大的部份是发生在朋友之间,甚至是多年好友或莫逆之交。有些人心贪,知道朋友有财,故常占人便宜,吃喝玩乐,要求对方买单。或见朋友有财,因此心生嫉妒,而想将财据为己有,常借故上门借钱,一旦朋友不借给对方,即藉事端起口角,有时还因此不幸闹出人命。最后往往朋友间反目成仇,一时气愤冲动,而犯下罪业。我们常说「财不漏白」,有人或白目或不经意间炫耀自己的财富,常因此招致祸端。
【贪人财物,危害自他】
这里「他人」是指陌生人或没有什么交情的人。有人见人财物、金饰或钻戒等,就兴起抢夺之贪念或绑架对方以恐吓取财,或制造假车祸,诈人钱财,或是随机电话诈骗或恐吓以取财,而造成社会人心惶恐不安。又有人见人独居,弱小或老人可欺,而有窃盗或诈财之贪念,或迷昏对方,或假藉善意帮忙,而伤害对方,将财据为己有。又有些人心贪,故常意图探寻别人财富的多寡,一旦知道对方颇有钱财,即设计陷害对方以取得财产,害人家破人亡,最后东窗事发,而锒铛入狱,接受法律严厉的制裁。有人贪聚钱财及金银珠宝,以不法方式取得财物,让黑道或不肖份子看了眼红也想分一杯羹,因而惹来杀身之祸。又有为官者或居上位者,因他人意有所图,为谋私利而接受贿赂,利用自己的官位权势,造成机会不公平的现象,波及无辜,贪人钱财的结果,最后连自己都丢官、被判刑并罚款。
【贪色败德,损己害人】
有些男人无论在公共场所或私下喜好猥亵女性,连走在路上看到女色也要色咪咪地故意摸人家一把以占便宜。有些男人利用网络交友约女人出来或下药迷奸而犯下性侵强暴之罪。有些男人对于自动送上门的美色不会加以拒绝,最后因外遇或脚踏两条船而导致家庭争吵,让家人都受到伤害与影响。另一种贪色是被色所迷,被色牵引之下而失主意,或加上重金利诱,而随顺对方犯下不可饶恕之罪,例如,卖国或赔上公司,因而妻离子散,或败光家产,或锒铛入狱。部份女人也会贪色,看到别人的男人长得英俊或颇有钱财,也会主动设法抢走别人的男人,介入成为第三者,造成纠缠不清的三角关系。不论男女,已婚或未婚,当不能检点自己的行为,就容易贪色,种种因缘的牵扯,这些都让自己有意无意中犯下罪行,同时,伤害他人。
【藉爱贪财,埋下祸端】
男女朋友在交往的时候,有的男方或女方,摆明就是要吃定对方,经济上或物质上,什么都要对方负担,吃喝玩乐都是对方埋单,连家里父母的房子改建,或是弟妹的就学,或是叔叔阿姨生病住院,都可以当作是取财的借口,分明就是把对方当成冤大头或提款机,这样的女方将对方压榨干了之后,顶多走人,找下一个对象藉爱索财,然而,损人利己的结果,往往为自己埋下祸端,或是日后业力来缠。而藉爱贪财的男方就算榨干女方,却是食髓知味,可能持续奴役女方,并将女方当成摇钱树,一旦女方不顺从就暴力相向,而犯下伤害罪或恐吓取财。这种人性之贪婪,若发生在财力雄厚之已婚者身上,男女双方一旦反目,多以离婚及庞大的赡养费负担收场,故有些心贪之人多以结婚作为致富的手段。所以,当我们在面对男女交往时,虽然经济能力是一个参考的基础,但是,必需控制自己内心的贪,也必要检视对方是否为贪得无厌之人,以避免双方走向邪恶之途。
【放高利贷,自造罪业】
无论从报章杂志的小广告,或简讯,或路边乱贴的小广告,甚至是二胎借贷,都以帮助解决个人急需现金为由而借钱给民众,假设民众向其借贷本金十万元,对方要求一个月返还利息三万元,还款四个月的利息就超过本金的金额,这是贪重利,吸人钱财以自利,这种并不是真的有心提供民众解决当下的困难,实际是要贪民众的钱财。由于目前张贴广告或民众个人私下借贷行为皆不违法,除非借款民众最后因无力还款受到暴力讨债后报警,或不堪暴力讨债而全家烧炭自杀,否则警方不会主动介入侦查这种案件。所以,地下钱庄的问题由来已久,就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放高利贷这种方式的贪取行为是造恶业,极重的罪业。此外,有些个人间的借贷行为往往含有极重的贪性,无论是向人借钱的人或借钱给别人的人,一旦一方借款后无法还款,或是一方不愿意借钱予人,双方即起口角争执,或瞋恨于心,或闹出人命。
【哄抬物价,危害民生】
随着气候的变迁及人口数的增加,人类已面临粮食的危机,过去曾有食物因气候关系而减产,有商人因此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藉此谋取暴利,结果让大多数老百姓因物价上涨而叫苦连天。人性的贪婪往往造成通货膨胀,平民百姓因此过苦日子。无论是炒作粮食或是房地产,皆是危害民生,自造罪业。
【贪社会财,阶级对立】
我们看到社会上或国际上经常争论的往往是国家税收或财金资源分配问题,因为税收政策明显不公平与资源分配不平均,而造成社会贫富阶级严重对立。懂得门路贪社会财的人,总是能够想尽办法透过管道贪财,而让自己致富或过着很好的物质生活,这种方式有可能是透过立法,也有可能透过贿络,有可能基于权势,也有可能是因个人或财团寡占的结果,或者玩弄法规,进而阻挡他人或后进谋生之路,或者让他人或后辈承担劳务与债务,或者让多数民众缴纳不合理的费用给国家。另一种是藉由炒股炒房,或内线交易,或于媒体公开不实消息,意图设置陷阱的方式贪取社会财。这些都是自掘坟墓的行为。这些社会不公的现象,往往造成贫富差距过大,以及富人与穷人之争,是造成民怨很大的原因之一。
【贪位慕禄,官场恶斗】
贪禄求官,也可以说是贪社会财当中的一种,因为这些俸禄是国家给薪,而国家财富多由全民纳税而来。贪图官禄、权势和地位,或花钱买官,或私底下爆料或发黑函攻击对手,意图影响官位的安排或让自己升官,或谋得一职,这样的官场人事恶斗,往往不公不义,造成社会不安。由此我们知道,皆因心贪而斗。
【贪官污吏,祸国殃民】
古时候有句话说「为官者贪,为商者奸。」贪官与奸商经常共同为谋不臧,而为人所诟病,故自古即有许多文章对此作批判。贪官搜括民财,或修订法规自肥,或是接受贿络卖官,或是让辛苦的小老百姓缴纳重税,劫贫济富,让那高官享福,人民都过着很苦的生活,必招致民怨。清朝乾隆皇帝时代,最著名的贪官就是太监和申,由于和申贪财过度,招惹民怨,最后和申竟被乾隆赐死!所以,中国唐太宗说:「主贪丧其国,臣贪亡其身。」贪官贪财一旦为人告发,官职俸禄不但被取消,还有牢狱之灾,是因小失大。
【贪求知识 知障为碍】
有求知欲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成贪就会形成某种障碍,于无形中给自己压力,所谓「信息焦虑症候群」,一个人如果一天没有阅读新闻或吸收新知信息,就感到焦虑,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家人动怒,身心皆因此紧张而失衡,所以,偶而放空是让身心平衡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其次,有人「贪求学识」,或为官职升等加薪,而不断升学或考试,如此将障碍自性潜能的发展与道德的修养。我们说一个人成见很深,表示这个人被其既有认知的概念与知识所局限,而不能接受客观的论述,这时其本身的「知」便形成障碍。佛陀给我们一个思考方向:因为「有知」为碍,所以,无法体验「无知」的奥妙。当我们止贪返回「无知」的本体,由空中随缘建立「多闻」,将会感到自在而没有压力。佛陀所提到的「多闻」含义很深,其中包括神通智能的能与用,这是自性潜能的一部份。
上述所举之例,皆属于「五欲之贪」的一部份,那五欲呢?「眼耳鼻舌身」五根所产生之「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智度论十七》曰:「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世人愚惑,贪欲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贪」也是毒害的一种,足以毒害我们的身与心。由此,我们可以静静细观自身所处的当下是为何所贪:是贪个人名声?还是贪个人所得?还是贪美女的娇滴?还是贪帅哥的雄伟?像有些女孩特别喜爱打扮,总觉得衣服少一件,故总是想着要买很多漂亮的衣服、手饰、包包、高跟鞋;而有些男性总是想买最新最炫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无论是男性或女性每天都为此物欲所苦。《三藏法数》曰:「引取之心,名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着,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故我们明了贪欲就是烦恼,是一种束缚,当我们找到自身烦恼的根源,才懂得如何对症下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