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 章 ) 佛说四十二章经
摩腾、竺法兰 共译 (从梵文译成中文)
经文解说: 许道清
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第九章:回归根本并了解道
佛陀说:“广泛听道并喜欢道,道是当然难以理解的; 服从我们自己的志愿并保持道,这样的道是非常宏伟的。“
道,是汉字; 它原来的意思是路径,道路和方式。 然后,道的意义得到了更广泛的扩展,其意义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得更加广泛,如说话,说法,方法,法律,学说,道德,技巧,能力和宗教或教育思想体系。宗教或教育思想体系包括上述含义。
在历史上,在中国的战争时期,文人,学者,知识分子,以及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隐居中,他们喜欢学习和谈论道,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把他们研究的关于道的内容付诸实践。 然后,他们总结了这些概念并创建了自己的小组,以教导他们的门徒。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古代印度,在佛陀悉达多时期。在现代,尤其是最近300年,也有不同的概念或教条被创造出来。
从古代到现代都创造了许多概念或教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概念本身是对还是错。问题在于它如何被人类正确应用并使其他人受益。所以,任何概念或教条都是某种道。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道倾向于积极的概念,这可以使人们受益,并使人们过上好日子,包括在物质和心理方面。
任何概念或学说本身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但是,我们如何界定呢?在任何概念或学说中,某些优势可能对其他人不利。并且,被认为的一些缺点可能对其他人有利。也就是说,你所想到的或者学说对你有利的优势可能对我们不利。
中国古代有一百多种理论,概念,原则,教条或学说,更不用说在印度,欧洲或其他地方。上面提到的是某种道。即使一个具有学习动机的精神并且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的人,老实说,他几乎不可能理解所有这些,更不用说人们从未听过或看过某些概念,例如这段经文。掌握道的知识是一回事;将道的知识付诸实践是另一回事。
在第二章中,佛陀为他们的门徒定义了道。
佛陀说:“那些走出家庭,成为沙门,切断欲望,消除爱情,认清自己内心的源泉,达到佛陀的深刻原则,实现不做法则,内心没有任何东西,外面没有任何要求,没有把道在内心固定,也没有收集业力,没有思想,没有做,没有修行,没有证明,没有体验连续的水平,但达到自己最高的状态,被称为道。“
这样的道也适合所有人。但是,大多数人很难理解,更不用说练习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样的道对他们的生活毫无用处。但是,如果你能深刻理解它,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用,即使我们不是佛陀的门徒。如果你对我所解释的第二章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在这里找到( 第 2 章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的经文。
“广泛听道并喜欢道,道当然很难被理解。” 在这里,第一个”道”意味着很多学说。第二个”道”是指由佛陀解释的道。如果我们广泛地听道并喜欢很多学说,这也意味着它不会帮助我们专注于真理。但是,我认为这将有助于我们敞开心扉,增加知识。它还有助于我们判断和选择适合我们的学说。
佛陀的所有教义包括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经济学,科学,物理学和政治学。如果我们广泛涉及这些知识,并且我们有佛教的基本概念,我们就会发现。当然,佛教不属于学术界。佛教不是用于研究任何学术,而是用于研究我们内心并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它。然后,我们会发现真相在我们心中,而不是来自任何学术研究,也不是来自任何外界至高无上的灵。这就是佛陀要我们知道的事实。
当我们缺乏知识并因此无知时,我们很容易受到一种学说的束缚并依附于此单一学说,特别是那些贫穷并受生活压力压迫的人。对他们来说,由佛陀解释的道几乎没用。
不幸的是,在历史上,人们总是使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教义,将其作为他们的信仰,并利用军事力量或其他手段迫使其他人遵守他们的教义。更糟糕的是,他们限制其他学说被传播,压迫或杀害实践其他学说的人。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佛教曾经被破坏。幸运的是,佛教在一开始就被那些受过更多教育,拥有更多知识,处于高地位的人所接受,如皇帝或总理。除了作为佛教僧侣或修女之外,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听到或阅读佛陀所说的四十二章经文。
大多数人都知道祈祷佛陀祝福他们过上美好和平的生活。但是,他们不知道,拥有一个美好而平和的生活是基于他们在慈悲,智能和知识方面所做的事情,这才是佛陀要让我们知道的事。只关注盲目祈祷,而不培养慈悲和智慧,这就是佛教被普通人视为盲目信仰的原因,也因此被误解,而遭到破坏。幸运的是,那些贵族保护着佛教。
因此,佛陀说:“广泛地听取和喜欢道,道是当然难以被理解的。”总之,这意味着只有当我们深刻地认识道并专心地将它付诸实践时,我们才能理解真相。
佛陀说:“遵守我们自己的愿望并保持道,这样的道是非常宏伟的。”虽然这些话是对佛陀的门徒说,但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我们可能会对佛陀的门徒的志愿以及为什么佛陀这样说而感到好奇。
在菩提树下的深刻沉思中,佛陀已经认识到有三种众生关于他们的智慧之根。他将智慧分为高根,中根和低根。为什么称作智慧之根(慧根)?因为智慧之根能结出智慧的佛果。他还用容器作为比喻描述了众生如何能够接受佛陀的教导,以及他们如何达到目标的程度。他还将其归类为大型容器,中型容器和小型容器。
如果把人们比作并描述为大容器,那就意味着这样的人可以接受佛陀所说的深刻的教义。相反,如果将人们比作并描述为小容器,则意味着这些人无法接受这种深刻的学说,只能接受简单化的学说。
因此,我们将“根”和“容器”这个词连接成“根器”。我们可以解释为容器可以存储根;大容器可以容纳大根;小容器只能容纳智慧的小根。然后佛陀将众生分类为大根器,这意味着它具有大智慧;中根器,这意味着它具有中智慧;和小根器,这意味着它只有小智慧。
无论智慧是大还是小,它都与学术经历,社会地位,年龄,智商和文盲无关。因此,放弃任何概念的偏见和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穷人中的人没有机会接受佛陀的教导。你知道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他们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如果你读过“佛陀所说的四十二章经”,你真的很幸运和幸福。为什么?首先,您可能拥有财富,因此您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计算机阅读本章。其次,你可能健康,所以你有能力阅读本章。第三,你有时间和大脑去研究这一章。积极思考永远有益于生活。
现在,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佛陀的门徒的愿望是什么。你知道有多少门徒吗?根据历史记载,有2500名弟子跟随佛陀。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佛陀的门徒被分类为大根器,中根器和小根器。
所以,根据根器的不同,佛陀教给他们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有一种说法,“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佛陀的教导是非常开明的,即问答,并且有许多“为什么”或“由于什么原因和条件(以何因缘)”来自门徒的询问。如果你曾经读过佛教中的任何经文,你会发现它。
当然,根据根器的不同,存在深层问题或浅层问题,因此他们的愿望是不同的。那么,他们的愿望有何不同?
那些小根器的人很难理解佛陀的教导,但至少可以小心翼翼地不犯任何错误,只要求不要下地狱,并希望在死后,最好有机会去阿弥陀佛创造的天堂或纯净的土地。在那里,他们仍然有机会接受佛陀的教导和学习佛陀。
那些中根器无法实现佛陀所说的真正的道,有点开悟,有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但并非如此。他们也遵守戒律并进一步做好事,拯救众生从苦难中解放出来。他们也可以教导和解释佛陀所教导的内容,但是,只是根据解释意义的词语,而不是来自他们的真实实践,也不是来自他们的个人启蒙。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佛陀,并在他们临终后去佛陀创造的纯净土地。
那些大根器可以实现佛陀所说的真正的道,可以开悟,并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践。他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真实实践和他们的个人启蒙来教导和解释佛陀的教导。 他们所教的是非常活泼的,而不是被这些词语所束缚。 而且,在他们现在的生活中,他们很有可能成为佛陀。他们会自己在心中创造纯净的土地。他们死后去哪里? 就在那里。
这三种人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他们的思想受到了佛陀的启发,因此他们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佛陀 (证道成果)。这是第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志愿。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学习佛陀并接受佛陀所教导的东西,从而保持道。 保持道成佛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为什么它非常隆重? 在成佛之后,所有的佛法都完全理解和实现 (万法圆通),所有的美德都是庄严的 (万德庄严)。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宏伟。
那么,我们可能会有一个问题。 什么是佛法? 一般来说,佛法包括全部,正面和负面的东西,以及它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判断的正面还是负面。 但是,在佛法的概念中,划分的东西有时可能被打破,因为事实可能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和我们所想的。
而且,如果我们能够用我们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正确运用佛法,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并生活得更好。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恰当地运用佛法,我们就可能“死”在佛法中,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没有弹性,也没有创造。
所以,我们已经明白,无论这样的道是否非常宏伟,都跟他人无关,也不关心你我,而是关心那些希望成佛的人。
如前所述,佛陀是人们给出的实体名词。 它意味着一种空和非空的状态,包括智慧和同情,以及善良的灵魂。
备注: 本文内容原文为英文,翻译为中文后,再稍加修改。其他章节亦同。
原作英文: (Chapter
9) A Brief Talk about The Scripture of Forty-Two Chapters Said by Buddha
英文作者: Tao Qing Hsu (许道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