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观天下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第一章 出家证果

 

                       (第一章)佛说四十二章经

  

摩腾、竺法兰  共译 (从梵文译成中文)

经文解说许道清 (Hsu, Tao-qing ; Tao Qing Hsu)

 

 

第一章 出家证果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第一章:走出家庭,证明道果

佛陀说:“那些告别家人,走出家庭,认识内心,触及内心根源,明白不做法则的人,被称为沙门。 那些总是遵守250条戒律的人,在进行和停止时都处于清洁和净化之中,并且做了四圣谛道的修行,成为了罗汉。 罗汉能够飞行和改变,拥有历生历世长久的寿命,可以在天地居住和移动。 接下来是阿那含。 在死亡的那一刻,他们的灵魂升到第十九天堂之上,在那里他们证明了罗汉。接下来是斯陀含,他一次上升到天堂并一次返回人间后立刻获得了罗汉。 接下来是须陀洹,他在七次死亡和七次出生后证明了罗汉。 切断爱情和欲望就像断肢,无法再次使用。“

 

沙门,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都是梵文。 它们分别意味着修道的不同程度。 这些名字都是由人们区分和给出的。 想想博士,硕士和学士的不同程度,这些名称也是由人们区分和给予的。 我希望这样的例子会让你更加理解。

 

“走出家庭(出家)”意味着一个男人离开家庭成为一名佛教僧侣(和尚) 离家出走(出家)有两种。 一个是佛教僧侣的形像似乎走出了家庭,但是,他的心仍然在家庭中(虽呈现出家相,但心仍系缚于家庭,心不自由) 另一种是佛教非僧人的形式生活在家庭中(在家居士),然而,他的心真的是走出家庭,这是真实和走出家庭(呈现在家相,心已不受家庭束缚,心真正自由了) 也就是说,无论形式(外表)是什么,一个人的心已经离开了家庭(心自由),才是真正走出了家庭(真出家)

 

然后,我们可能会有问题。 为什么一个人的心想要走出家庭? 有什么意义吗? 在这节经文的第二十三章中,提到了其中一个原因。 这段经文的概念也适合女性。 一个人的心走出家庭意味着放弃家庭发生的束缚,烦恼和痛苦,而不是离开家人。 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将这种约束,烦恼和痛苦转化为智慧,使我们和他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古代和现代,当人们出门成为僧侣或修女时(和尚或尼姑),他们应该先得到父母的许可。 那是为了尊重父母并感谢他们抚养我们。 在中国的过去,它也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必须在政府登记,其原因是为了避免犯罪者通过出家的方式逃避法律的惩罚。   

 

“认识到内心,触及内心的根源,了解不做的法则”,这意味着要认识到内心一切都是出于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拥有心灵(起心)和思想(动念)时,一切都会发生。 当我们消除我们的心灵和思想时,一切都被消除了(心无,念无,一切皆无) “全部”是指来自我们内外的现象,情境,物质,物体和事物。 有些人听过没有心,没有思考,没有意识(无心,无思,无意识)的概念,他们害怕并且不高兴地骂佛教。 因为在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中,怎么可能没有心,没有思考,没有意识? 他们无法理解。

 

有一天,中国禅宗的第二位祖师惠可告诉第一位祖师达摩,“师父,我觉得我的心不平静。 请帮助我安静下来。“

祖师达摩回答说:“把你的心交给我。 我帮你安心。“

惠可想了一会,然后回复了祖师达摩,“师父,我找不到自己的心。”

然后,祖师达摩回答说:“我已经帮你安心了。”

 

内心的根源是空。 达到内在的根源意味着达到空。 内心的奇妙本质是空。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概念,我们就会理解不做的意思。

 

大多数听过佛教中没有做(无为)的概念的人也感到害怕和不快乐,因为他们有很多负面思想和误解。 最终,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做比做更好,你有没有想过这个? 不做是一个关注无心和空虚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和时刻,我们的身心将处于和平,寂静和健康的状态。 那是涅盘。修道的目标是涅盘。这不是一种短暂的感觉。 它应该是一个稳定而持续的状态,这是一种宏大的冥想。 在这种状态下,它将成为我们能够以任何积极的方式做和思考的基础,从而帮助我们和其他人。

 

所有修道的目的都是涅盘。 修道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背诵或念诵佛或菩萨的名字,或阅读佛教经文,或思考佛陀教义的意义,以及坐下冥想,所有这些都是其中一种方式。这部分是为了帮助和使自己受益。 当我们的心灵清洁,纯洁和平静时,我们就有力量帮助和造福他人,这是更深刻的学习。

 

“认识内心,达到内心的根源,明白不做法则”是修道的较高程度。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称为沙门。在上述状态之前,他可能曾做过以下事情。

 

“那些总是遵守250条戒律的人,在进行和停止时都处于清洁和净化的状态,并且做了四圣谛道的练习,成为罗汉。”这意味着佛教僧侣必须遵守250条戒律。 无论他们为了让自己和他人受益,或者为了不伤害自己或其他人而阻止邪恶的事情,他们应该处于清洁和净化的状态。

 

我们不是佛教僧侣,所以我们不必遵守250条戒律。 但是,它激励着我们。 当我们做好事并且不做坏事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洁和净化的心灵。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从心灵和思想中消除贪婪,仇恨,愚蠢和迷恋,因为这些事情会玷污我们的心灵和思想,让我们有消极的想法。 如果它们(指贪婪,仇恨,愚蠢和迷恋)被删除,我们将处于光明,有和平和积极的思想,使我们和他人受益。       

 

“做四圣谛道的实践。”这意味着把四个崇高真理(苦集灭道)的道纳入实践是成为罗汉的条件之一。 四个崇高的真理是苦难,聚集,消灭和道(苦、集、灭、道),这是成佛的原因和条件(因缘) 苦难()是原因。 聚合和消除(集、灭)是条件() 道是条件和结果。 Dao”是用中文单词”道”音译的。 它原来的意思是路径。 它的意义扩展到实践真理。   

 

进入佛陀道路的第一个原因和条件是感知我们内心的痛苦,例如由我们的身体引起的任何疼痛,或由我们的生活引起的任何压力,或由我们的贪婪,仇恨,愚蠢引起的任何精神疾病和迷恋。

 

进入佛陀道路的第二个原因和条件(因缘)是感知并发现我们内心的痛苦不断聚集, 大多数人没有这种感知, 任何痛苦都容易被人们遗忘。 一旦他们记住任何痛苦,他们所认为的是他们是受迫害的人,他们内心所有的痛苦都是由他人造成的(怪罪他人) 所以他们想要报复以消除他们的痛苦(实施报复的手段) 这种想法违背了佛陀的道路(背离佛道)

 

当我们感知并发现我们内心的苦难不断聚集时(苦,集),我们就会沿着佛陀的道路消除我们内心的痛苦(灭,道) 这意味着走进佛陀的道路是消除我们内心痛苦的一种方法(走在佛道上才能真正消除我们内心的痛苦) 那么,我们可能会有问题,佛陀的道路是什么? 佛道的定义是广泛而无穷无尽的, 关键在于这节经文(佛说四十二章经) 其次,最重要的是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 ,你可以在我的博客中找到并阅读。 群众很难理解心经。 总之,佛陀道路的基础是自我观照,自我控制,自我解脱和自律。

 

因此,当我们“走”在佛陀的道路上时,就意味着我们将佛陀所教导的真理或佛法运用于实践中。 我们给它命名为“道”。

 

“罗汉能够飞行和改变,拥有伟大的永生,可以在天地居住和移动。”这意味着个人生活和行动的解脱和自由。 这也意味着罗汉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命长度,并可以决定住在哪里,或者在哪里出生,天堂或人间。 其次,无论罗汉在哪里生活,隐形的守护者总是在罗汉旁边保护他(),因为天地的灵魂和鬼魂将被罗汉的美德(善德)所感动,并发誓要成为守护者,保护罗汉。 罗汉包括男性和女性。 在一些经文中,菩萨的程度也被称为罗汉,由于罗汉的功德,他()拥有无法估量的幸福(无量的福报)

 

这真的超出了我们的知识和经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罗汉不存在,因为我们无法证明这样的罗汉存在,我们也无法证明这样的罗汉不存在。 它更像是个人的先验经验。 当我们成为罗汉或当我们遇见罗汉时,这是非常个人的超然体验。

 

当一个人具有上述实践经验时,我们将其命名为“罗汉”。 “罗汉”是梵语。   

 

“接下来是阿那含 在死亡的那一刻,他们的灵魂升到了第十九天堂之上,在那里他们证明了罗汉。“这意味着一个人在死亡的那一刻,它的精神(灵魂)居住在第十九个天堂之中或之上,在那里它证明了罗汉的道果。 然后,它被命名为“阿那含”,这是梵文。

 

佛教中提到了三十三个天堂。 根据我们在现代的理解,它们更像是不同的维度空间。

 

“下一个是斯陀含,他一次上升到天堂并一次返回人间后即刻获得了罗汉。”这意味着这样的人实践佛法,并分别在天地转世。 然后,它获得了罗汉的果实。 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称叫“斯陀含”,这是梵文。   

 

“下一个是须陀洹,在七次死亡和七次出生后证明了罗汉。”这意味着这样的人实行佛法,必须在天地间经历七次转世。 然后,它获得了罗汉的果实。 这样的人被命名为“须陀洹”,这是梵文。

 

在佛教中,存在这样的概念,即对于一个人的精神(灵魂)有无法估量的转世(有无量世),就好像在车轮中的精神(灵魂在车轮中),车轮中包括六条路径,其中三条属于良好路径(善道),三条属于邪恶路径(饿道) 三条良好的道路(三善道)是菩萨,阿修罗和人类的道路。 三条邪恶的道路(三恶道)是恶鬼,畜生和地狱的道路。 精神(灵魂)轮流在六条路上再生(转世),就像一个轮子不断旋转,永远不会离开旋转的轮子(轮回转世) 只有当精神(灵魂)进入佛陀的道路时,才有机会离开旋转的轮子(离开轮回,脱离车轮的旋转)   

    

“切断爱情和欲望就像断肢,无法再次使用。”这里的爱与欲望的定义更为狭隘,这意味着人们浪漫地喜欢某人或被性吸引。 爱与欲望会影响人的情感和思想。 有些人用他们的爱和欲望控制他人。 然而,有些人因此受到控制。 无论哪一方,他们的心灵都没有得到解脱,也没有自由。 一旦他们的爱和欲望不满足,就会发生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 无论他们如何,他们的心灵都可能受到伤害。 但是,有人喜欢这种情况。 佛陀认为这些人是愚蠢和迷恋(愚痴),因此这些人处于无光明状态(无明)

 

切断爱情和欲望就像断肢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有决心修道。 不要让爱和欲望成为修道的障碍。

 

但是,上述是佛教之一。 有深刻的另一个佛教。 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切断爱和欲望。 为什么?当我们完全理解无自我和自我空虚时,根本就没有爱和欲望。 我们的爱和欲望是从外部的情况发生和吸引的。 如果我们理解外在和内在的空虚,在哪里找到被切断的爱和欲望? 但是,罗汉很难理解这样的概念,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当我们进行深刻的冥想时,可能会理解。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智慧,当我们有决心修道时,我们最好切断爱和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爱和欲望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是幻觉。 但是,普通人认为它们是真实的。

备注本文内容原文为英文,翻译为中文后,再稍加润饰修改。其他章节亦同。

原作英文:Chapter 1:Go out the family and prove the Dao-fruit

英文作者: Tao Qing Hsu (许道清)

 

没有评论:

精选博文

第19章:同时感知假象和真相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  19 章  )    摩腾、竺法兰    共译  ( 从梵文译成中文 ) 经文解说 :  许道清   (Tao Qing Hsu)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

热门博文